聂海胜有“不老方”?听他本人怎么答……
在中国载人航天史册上,
聂海胜留下了一段“传奇”: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
5次载人飞行任务中,
他均以乘组航天员
或备份航天员的身份入选飞行梯队。
聂海胜说,他是幸运的,
因为他参与并见证了
一次又一次航天事业的突破与发展。
近日,
在北京航天城,
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
航天员聂海胜。
和他聊起家乡的事,
还问起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神舟十号聂海胜出舱后向欢迎的人们致意 秦宪安 摄
小时候,
聂海胜总会做一个梦:
“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
在天上飞。”
他说,这个梦不仅小时候做,
后来就也伴随他很多年。
1964年,聂海胜出生于枣阳市杨垱镇的一个村庄,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家庭非常贫困,经常吃不饱饭,但家里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他读书。
1981年初中毕业,全镇只有聂海胜和另一个同学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枣阳一中,学校了解到聂海胜家中的情况后,专门为他申请了救助金。每年假期,聂海胜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下地干农活,一个假期能挣十几块钱,足够交下学期的学费。
“童年的艰苦磨砺是伴随我成长的宝贵财富,它为学生时期圆满完成学业,参军后当好一个兵、当好一个飞行员和航天员,奠定了坚实基础。”聂海胜说。
1983年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聂海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
离家到航校报到时,聂海胜像平时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在火车上,接兵的部队干部给每人发了半斤糖果,不一会儿就全化在了嘴里。我是咀嚼着甜蜜走向部队的,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也对国防、对军队充满了感情。”聂海胜说。
2001年5月,聂海胜在吉林参加飞行训练。摄影:朱九通
在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习期间,聂海胜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
生死考验很快来临。1989年6月13日,他遇到了自己飞行生涯中最麻烦的一件事。飞机起飞11分钟后,他正准备驾机向4000多米的高空冲刺,突然,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仪表盘上的转速、高度迅速下降,地面指挥随即下达跳伞指令。聂海胜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战友”,他一次次努力,试图挽救它。800米、600米、500米……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聂海胜无奈地拉下了弹射开关。
再睁开眼睛时,聂海胜躺在稻田里,幸运的是,除了掉了一只鞋,他浑身上下都好好的。
聂海胜很快就成长为
空军一级飞行员,
先后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
安全飞行时间1480小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我有这个条件与能力去从事这个事业,实现这个梦想。”有一次,看越剧《嫦娥奔月》时,聂海胜对妻子说。
1996年,我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体检。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聂海胜成为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这一年,聂海胜34岁,他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他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心理、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救生与生存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
2003年,聂海胜迎来了飞天的机会。他入选神舟五号的首飞梯队,但直到火箭发射前一天下午,才最终确定由杨利伟执行首飞任务。聂海胜和翟志刚作为备份,一直坚持到火箭点火的那一刻。“杨利伟凯旋后,我紧紧抱住他,不禁喜极而泣。”聂海胜由衷地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杨利伟是代表整个航天员队伍去执行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航天员出征仪式。(左一为聂海胜)摄影:朱九通
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与航天员费俊龙冒雪出征,驾驶神舟六号执行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飞行,并圆满完成任务。许多人都对出征那天的大雪记忆犹新,但在聂海胜的眼里,这场雪没有引起他特别的心理波动。他说:“任务计划没有改变,证明天气条件具备。我非常平静,任务的每一个步骤都在我心里过了上千次。”
2005年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在四子王旗着陆场返回出舱 摄影:新华社
2013年6月,聂海胜担任神舟十号乘组指令长,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此次神舟十号飞船将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其中手动对接难度系数极高,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穿针”。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聂海胜在地面模拟训练超过2000次。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航天员出征仪式。摄影:徐部
“我的心中充满感激,是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就了通天之路,托举我两次飞向太空,为中华民族的大国梦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聂海胜和战友乘坐飞船进入茫茫苍穹俯瞰美丽家园时,他的内心涌动着骄傲和幸福。
2014年,聂海胜出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如何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传承好,是聂海胜想得最多的事。
在年轻航天员眼里,这位“大队长”更像是自己的兄长。女航天员王亚平说:“聂师兄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我们做到的事情,他自己是一定会做到。”
年龄和军衔在变化,但航天员的身份没有变,使命和梦想也没有变。“航天员始终是我的第一身份。重返太空,几乎是所有品味过飞天滋味的航天员的心愿。”聂海胜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多年来执着地做着一件事——为了任务而准备。
聂海胜乘“神六”升入太空。全媒体记者王虎摄
“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都要重新洗牌,从零开始,这意味着,我和战友们又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聂海胜说。无论什么科目,他仍坚持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前行。正因如此,在中国载人航天史册上,聂海胜留下了一段“传奇”: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5次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均以乘组航天员或备份航天员的身份入选飞行梯队。
谈及未来,聂海胜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已全面展开,航天员承担的任务会更多、更重,分工将更加精细。
“人类太空飞行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77岁,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还需要,仍会勇往直前。”聂海胜说。
1、对家乡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
有一些酸与苦,更多是一种幸福的回忆。比如说假期打工挣学费、辍学后老师冒雨劝学等经历。这些事情锻炼了我,都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是我一步步成长的动力。
2、您是很多人的榜样,您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想过放弃吗?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超人,拿出一个训练单项比较,我不一定比得过。我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脚踏实地向前推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从没有想过放弃,因为这是我最钟爱的事业。
3、在太空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种失重的感觉很舒服,也很有趣,去哪儿都是飘着的。前提是,这种舒服都是建立在多年的严格训练基础上,能够适应新环境。坐在飞船里俯瞰地球,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非常美丽,还能看到地球上的河流、山川。
4、有新闻报道说,您有“不老方”,这是真的吗?
我当然会老。在太空中,人倒是会长高一些,因为太空上没有重力压迫骨头。但是回到地球,会慢慢恢复原身高。
5、如今对航天员会有新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在招第三批航天员,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重,分工越来越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等,未来不同类别航天员各有分工、各有所长。
6、近些年,有很多反映航天题材的电影,如《流浪地球》《银河补习班》,您怎么看一现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说明我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
7、最近,您为什么事情与家乡联系?
近些年,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每次回到家乡,都会感叹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
去年,我没有回枣阳,过年时为家乡人民录制了拜年的视频;今年,录制了征兵视频,鼓励家乡适龄青年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携笔从戎。只要是对家乡有意义的事,我就会去做。
作为从襄阳走出的航天英雄,
聂海胜成为全市人民
尤其是青少年的榜样。
而他与家乡也有着不解之缘。
聂海胜为省十二运会采集圣火。全媒体记者安富斌摄
2006年2月,聂海胜回到家乡杨垱镇。面对众多前来欢迎他的父老乡亲,聂海胜哽咽了。他说:人在太空的时候,随着身体的失重,有许多东西会变轻、变淡,比如名和利;而另一些东西则会在心底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比如祖国、亲人。
2006年2月,襄阳市领导在南湖宾馆会见了航天英雄聂海胜。聂海胜将代表中华民族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的工艺品《圆梦》送给了家乡。聂海胜还应邀来到襄阳四中、五中及襄阳军分区,与师生及官兵见面。
2006年7月,聂海胜等为湖北省十二运会倒计时牌揭牌。聂海胜代表中国航天员大队向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襄阳组委会赠送纪念品,祝运动会成功。
2008年12月,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荆楚网共同发起评出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
2009年11月,聂海胜回到家乡枣阳市杨垱镇,出席由腾讯公司捐资兴建的海胜希望小学竣工典礼,并为海胜希望小学揭牌。
2010年9月,聂海胜在襄阳参加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活动。聂海胜寄语襄阳学子:“从《诫子书》中汲取营养,树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大志,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勇于登攀,报效国家。”
2019年7月,聂海胜录制视频,助力家乡征兵工作,并寄语广大学子:“青春有梦当奋进,携笔从戎献国防。”
◆因为这件事,襄阳再次上央视
◆“新中考”增加英语口语测试,学生咋练?老师有办法
◆北京公馆部分业主家墙壁渗水,惨不忍睹,谁来解决?开发商这样说……
来源: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通讯员李晓军 杜庭羽
编辑:陈忱|审核:释喻
校对:张文进|终审:高尧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襄阳新媒体集团)联系电话:17683933777